因材施教,开放平和——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九讲《德国家庭教育漫谈》

发布时间:2021-04-12浏览次数:64

“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德国孩子又是如何度过成长的各个阶段呢?

4月11日晚,2021年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九讲暨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大家说”栏目,通过黄崇岭教授和国卉男研究员的精彩分享,了解德国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使家长们对于如何让孩子度过成长的各个阶段等问题有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德国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总体上有什么特点?

黄教授认为德国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总体上主要有3个特点:

1. 什么年龄做这个年龄该干的事,尊重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

2. 家庭气氛讲究民主,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意愿

3. 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不是只关注学业

德国社会中会有“鸡娃”的现象吗?会因孩子的成绩而焦虑吗?也存在择校现象吗?

黄教授谈到德国社会上没有“鸡娃”这种风气。中产阶级大多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读书,或真的读书不好,他们就顺其自然,不会去强迫小孩。

德国人对于孩子成绩的不会过于焦虑,但也会担心,如果孩子在学校成绩跟不上,少部分家长会送孩子去读补习班,或请一对一家教。德国人思维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的、正常的,无需超前学习。

德国小学生是按照学区就近入学的。德国政府不主张相同族裔的人聚居在一起,希望他们和当地人更好的融合。学校都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标准来实施教学,可以说办学质量是相同的,而且师范生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后,以公务员的身份被统一分配到各个学校,所以师资力量也是均衡的。

德国人对子女的发展是如何定位的?

德国从5年级进入中学起开始分流,大约1/3的人进入对学业要求较低的中学,以后准备读职业学校;1/3的人进入普通中学,以后准备就读专业高中,之后可以读应用型大学;1/3的人读9年一贯制的文理中学,目标是进入研究型大学。三种方向的道路融通,在适当的时机可以相互转换。

德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德国人加班较少,下班后有家庭的人多半会选择回家陪伴家人,所以父亲不但要分摊一部分家务,而且也会带孩子一起运动、郊游、骑自行车、去儿童游乐场、解答功课中的难题,陪伴孩子度假和旅游。


现场互动

Q:如果夫妻间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德国家庭是如何解决的呢?

A:黄教授以1个中德混合家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妈妈总是希望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但德国爸爸会反对,认为孩子负担过重。这个时候双方就需要互相妥协,不会各自用各自的方式,以免孩子会无所适从。首先,中国妈妈就会考虑,毕竟是生活在德国,孩子会和德国同学进行比较,德国爸爸也会考虑妈妈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好,也会做一些妥协让步。家庭教育的难题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协商,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路。


本场直播活动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指导,上海家长学校和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共同举办。当晚共有32.6万人次家长在线收看,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上开在线课堂、阿基米德、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上海远大学习广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司和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等助力直播,为广大家长的在线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