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讲故事,共同学党史

发布时间:2021-04-07浏览次数:279

4月6日,非学历教育部党支部和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党支部联合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学习交流活动。让支部党员讲党史故事,让党员学深悟透,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杜翠叶、教育教学管理党总支组织委员钱纯妮应邀参加。非学历教育部党支部书记钱滨主持学习交流活动。

钱滨书记首先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阐述了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工作要求。介绍了两个支部联合开展学习交流的目的、总体安排和希望达到的效果。

两个支部的党员叶柯挺、应一也、张令、朱斌、佘承云和张笑笑6位同志分别交流了党史中的人物故事。从一个个人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党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党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使命;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员们不畏险阻、献身科技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松华同志、钱纯妮同志分别代表部门和党总支作了发言。


杜翠叶副部长在点评时说,两个支部联合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党员学习的平台和支部党建工作展示的窗口。她认为这次学习交流活动从讲个体故事引入党史学习,学习载体找得准;让党员通过学习提高党性,学习定位找得准;最后,也要通过学习教育,让党员和党支部在工作实践中找准方向、发准力。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只有学好记牢党史,才能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更加坚定地担当使命;只有把党史学深悟透、做到入脑入心,才能在工作实际中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擎画新局面。

叶柯挺同志讲述了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走过“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作为延安警卫团的战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参加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烧炭时,炭窑坍塌而牺牲,生命定格在了29岁。在张思德同志生命的点点滴滴中,体现了忠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员们学习的榜样。就如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说的,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应一也同志讲述的是“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的故事。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他前后参与主持决策了30多次主要的核试验。作为“两弹元勋”,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对核武器内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计算,为核武器爆炸威力与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因为涉及保密性,程开甲的名字被列入国家绝密档案,近40年他隐姓埋名。就是这种为国奉献的坚守与执着,做着惊天事业却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党员要学习的榜样。

张令同志讲述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故事,介绍了钱学森在赴美留学后艰难归国的历程,回国后以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中国航天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科学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都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普通党员去不断学习和践行。

朱斌同志讲述的是“视死如归的革命者”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故事,介绍了他们把年轻的生命全部付出给共产主义事业。陈延年和陈乔年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更加坚定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念,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追忆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闪光言行和杰出事迹,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佘承云同志通过皖南事变这一历史事件,讲述了叶挺将军自北伐到领导新四军抗战,最后遇难的故事。重点刻画了叶挺将军的一生是伴随中国革命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英勇抗争的一生。故事的结尾,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得失,并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角度,强调铁的纪律是我党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保障,是任何历史阶段都值得弘扬的优良传统,更是所有党员必须牢记、践行的行为准则。

张笑笑同志讲述了张静泉(又名张人亚)及其家人保存党史文物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静泉冒着生命危险,把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及许多珍贵历史文本资料带出了上海,送回家乡宁波,继续投身革命。为了保存下革命的火种,张静泉的父亲谎称儿子死亡,把书藏在他的衣冠冢里,终于使得许多革命文物得以保存,很多都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张静泉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化于工作实践之中,他流传下来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其革命精神的见证,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