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迎新春,走近中国“礼”文化——2021年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三讲“礼和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1-02-08浏览次数:4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渗透着“礼”。

那么,什么是“礼”呢?

2月7日20点整,2021年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三讲,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以“礼和我们的生活”为题,带领家长和孩子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分享“礼”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

讲座伊始,黄老师通过一组词语——礼神、礼拜、礼佛,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礼”文化的历史由来,“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最早源于古代先人对神崇拜而进行的祭祀活动。从帝王到百姓,从祭祀、军事、外交、国家制度、婚丧嫁娶、人际关系,再到建筑、饮食、服饰等无不渗透着“礼”。源远流长的“礼”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

知礼貌,庄肃和顺不变“色”

礼貌,是以庄肃和顺之仪容表示敬意、尊敬。

“貌者,颜色和顺”,真正懂礼貌讲礼貌的人,不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而是成为一种修养深入他们的心灵。

言辞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桥梁,有礼貌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生活修养。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需要安慰、体谅和关怀,渴望真诚友情和相互帮助。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礼貌地处事待人,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能礼让,谦虚忍让促和谐

礼让,就是要懂得谦恭、谦让。礼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好品德。

黄老师认为礼让并非是事事都让,毫无原则地让,故意推卸责任。礼让强调的是“礼”,是按照礼仪的标准来让,是尊老爱幼、尊重他人、遵守秩序等美好品质的文明素养体现。下课了让老师先行,吃饭时让客人先坐,乘公交时给老人孩子让个座,礼让是一种风度,礼让是一种修养。让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种温情文明的氛围,能给人与人之间增添一份宽厚和豁达,能给自己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讲礼节,自卑尊人有气节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就是放低自己,处事懂礼、尽礼,不多不少、不轻不重、恰到好处是讲礼节的最好体现。比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老师问安行礼的礼节来体现;欢迎他人的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时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达感激之情。通过这些礼节,可以很好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的礼貌。礼节不仅仅是一种表面化的形式,而是内在品质中尊重他人的外化体现。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修礼仪,行为规范讲文明

礼仪是行礼的仪式,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需要遵守的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黄老师指出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糟粕,着重选取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并加以改造与承传。这些对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遵礼俗,礼仪习俗当虔敬

礼俗,就是礼仪习俗,是礼仪经过反复不断的浸润而形成地人间风俗。我国有各式各样的礼俗,比如生日有三朝、满月、周岁(抓周)、有入塾(拜师),有童限,还有弱冠,及笄等。

礼俗之礼是繁文缛节吗?黄老师认为不然,他指出礼俗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大的意义——生命的意义。黄老师列举曾子的故事:曾子重病的时候,觉得他快要离开人世了,就让他的弟子过来看看他的身体是完整无缺的。也就是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所以要保全,这是孝道。这种礼俗的重要意义是珍视生命价值,珍视自我生命,珍视他人生命。古人所说,人是万物之灵,爱惜自己的每一根头发,爱惜自己的每一寸肌肤,这是一种很大的爱。

守礼制,规章制度须遵守

礼制,是基于礼仪仪式所形成的典章规范。黄老师介绍道,古代把“礼”作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来提倡,视“礼制”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准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都应该守礼制。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品性修养,一个组织缺少了“文化制度”,那么就不会有发展。


黄老师特别提醒,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现今我们在传承“礼”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而对其有所改进。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角色意识、仪式感、辞让心、悲悯情”,做到人人有礼、事事有礼、处处有礼、时时有礼,从特殊情境的需要,到生活常态,做一个永远文质彬彬的文明人。


现场互动

家长提问:

黄老师你好,我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刚刚听了你关于“礼”的讲解,想问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黄荣华老师直言:

春节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契机,不论是一年级,或是初中,还是高中,甚至是上大学的孩子。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我们没办法实地走访,实地拜访,实地探望。但是只要我们尽到这个心去拜年,给所有的长者,以虔诚之心拜年,表达自己对父母、对爷爷、对奶奶、对哥哥、对姑姑、对姨母等长辈的敬意,不要光想到压岁钱。现在物质化时代,我们以压岁钱的多少来谈亲疏,来谈爱的轻重,这是极端异化的。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瞬间,我们都要以虔诚之心跟这些亲人、师友过一个很有礼节的,礼不轻不重不多不少的节日,我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在这样的过节环境中,让我们的孩子融进亲人、社会和世界中。


特别鸣谢

本场直播活动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指导,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长学校主办。当晚共有69万人次家长在线收看,上开在线课堂、阿基米德、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家长周末学习起热潮。

本次活动特别致谢以下单位: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杨浦区教育局、嘉定区教育局、浦东新区教育局等,杨浦区业余大学推荐主讲嘉宾,并在全区的学校和社区进行推广。特别感谢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司和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等助力直播,为广大家长的在线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保障。


家长感言

控江二村小学一(5)班武梦萱妈妈第一个发来感言:

有幸学习了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一堂关于“礼”的精品课。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中,黄老师引经据典,带着我们穿越古今,让我们听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黄老师从“礼神、礼拜、礼佛、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俗、礼制”九个词出发,将中国民族礼仪之邦的由来、中华文明的起源娓娓道来,给家长和孩子都上了一堂深刻的礼仪之课。黄老师从根本上解读了礼的起源与内涵,填补了我们对于“礼”的知识空白。黄老师课堂上渗透着恭孝之道、相处之法、生命之意和家国之情,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自然、对世界、对他人的虔敬之心,以及对当下礼俗的慎思。所谓“兴于师、立于礼、成于乐”,礼不仅是社会治理的方式,更是树立角色意识、培养仪式感、辞让心以及悲悯情的重要途径。

马上就要春节了,正是礼仪熏陶的好时机,自己也要学习春节礼仪背后的蕴意,更深刻地知礼,更真诚地行礼,更严格地律己,更有效地身教,在行动中与孩子共同“立于礼”。


知礼、懂礼、用礼,知行合一,让我们成为通情达理的人,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等,无不尽显中华礼仪之风采。